近日,张柠“青春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江东梦》由人民文学出版社推出。张柠的“青春三部曲”由《江东梦》《春山谣》《三城记》三部长篇小说组成,分别书写了“30后”抗战青年、“50后”乡野青年、“80后”都市青年的青春故事。三段不同的历史,三个社会的挑战和难题,催生了三种不同精神面貌的时代青年,以及他们不同的人生抉择。三部小说连缀起来,展示的是近百年的中国青年生活史,也是一部成长简史。
关于文学艺术,关于青年生活,我们邀请因《皮囊》《命运》等现象级作品而备受当下年轻读者喜爱的作家蔡崇达,与张柠展开对谈,剖析青春中的“二次元与三次元”“诗与史”等问题。
《江东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8月版 《春山谣》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3月版 《三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月版
《江东梦》人民文学出版社2023年8月版
《春山谣》人民文学出版社2021年3月版
《三城记》人民文学出版社2019年1月版
文学艺术表达的是人之谜
张柠:每个时代的人都认为自己不容易,每个时代的人都说我年轻的时候多么多么难,你们现在多么多么幸福。其实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挺不容易的,因为年轻人正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定型,当他定型以后没有那么多压力,也就少了很多可能性。年轻人的生活是一个时代最有代表性的标志,他代表这个时代对于未来不确定的时候的追求,所以年轻人是不确定的群体,生活、时代、历史都对他构成挑战。任何一个时代的矛盾都压在年轻人身上。每个时代有自己的痛苦,痛苦的方式不一样,承受压力的方式不一样,时代和历史给的压力的形态也不一样。所以我特别想通过文学创作来呈现和理解不同时代年轻人的压力,理解他们的不容易,他们的理想以及他们理想遭遇到的压力,这是我的一个动机。
你们回想一下文学史里的作品,年轻人才是最重要的主角,尽管不是唯一,不是全部,但是很多重要的主角都是年轻人。老年人的生活定型了,没有矛盾,没有不确定,就没什么好写的。文学艺术要表达的是一个谜,人性之谜,要表达人的不确定性,这种人性之谜和人的不确定性是用逻辑无法推演的,是用数学无法表达的,它一定要用形象思维的方式,用敏锐的思维感受去捕捉和贴近它,所以它就会对你构成挑战。不同的历史时段、不同的时代背景、不同的生存条件下的年轻人怎样领受时代和历史给予他的重压、重负,以及他是怎样扛住它,并且坚持自己灵魂深处最值得坚守的东西。这是不变的东西。当然变的东西就是每个时代的人领受的东西不一样,领受的重量不一样,应对的方式不一样,这是变的东西。所以有不变的东西,有变的东西,它们构成文学创作里巨大的表达空间。我的创作,包括我的中短篇,我的长篇这个“三部曲”,还有一个以广州为背景的长篇小说《玄鸟传》,写一个广州青年在八九十年代的经历,都是以年轻人为主的。
《江东梦》这辈人生活的时代是1937年-1947年。我从哪里开始写?从我的母亲,我把我母亲讲的一个故事变成我小说的一个情景。我的外公是镇江的一个米商,他在南京做米生意,1937年日本人淞沪会战把上海打了,接着要到南京来。母亲家认为他们不会到南京来,因为南京是首都,可是就在他们认为不可能来的时候,日本人在镇江大屠杀,眼看就要到南京来,于是他们全家开始逃难,沿着长江西行逃难,我从这里开始写。当然母亲讲给我听的细节不会有太多,下面都是我虚构的,虚构江东这座城市,是一个开放口岸,是一个有租界的地方。他们逃到江东去,住在什么地方?她想起外公在日本留学时候的的一个军校留学的老同学,他的老家就是江东的,就打电话给他说要逃难到江东,这个老同学说正好,我在江东有一栋公寓,叫德茂公寓,它是租界里面的洋楼,现在还是空着的,我的太太已经带着孩子下乡了,躲到乡下去,你先住在那个公寓里面。所以这个米商,浩浩荡荡几十口人,两个女儿,两个儿子,女儿、儿子都有一大堆小孩,一条船就到江东,住进这个德茂公寓。
与此同时战争已经非常酷烈,日本人已经打过来了,正面战场我避开没写,因为写日本侵华的正面战场的故事太多太多,想写出一点点新意来实在是太难了。所以我决定放弃正面战场的描写,就写抗战作为一个时代背景的一代年轻人的爱恨情愁,在这个公寓里面展开。当然也不能完全无视正面战场,搞成一个狭义的儿女情长的故事也不行,还得把大历史、大时代的气息带进来。所以我在小说里安排了很多角色,有茶社里的盲人,有街边算命的,有民间的艺人。比如人们到茶社喝茶,盲人开始唱中国军队跟日本军队打仗的场面,他编了一个唱词。战争场景、战争的酷烈程度就通过语言带进来,而不是通过作家的描写带进来。
说到这里我想起很多很辛苦的事情。比如,这些女孩子后来到部队驻扎的地方去找她们的恋人,走哪条路?怎么走?哪个地方在当时是可以走的?你不能瞎编,你要查大量的史料,这条路是日本人没有占领的才可以走,日本人都占领了女孩子怎么走?我看了几百万字的史料。还有一个细节,里面一个女主人公,就是那些年轻人的妈妈,在路边上散步的时候,在德茂公寓门口碰见一个算命的,他就喊住她说,你这个相貌不得了,就给她算命,算命以后她要付钱给他。付多少钱?用什么面值的钞票付给他?当然我也可以用一般作家的方式说“她付完钱转身就走了”,也是可以的,但是我在这里没有这样做,我要告诉读者她付这张钱是什么钱,是银元还是当时中国的法币,如果是法币,它的面值是多少?你说她付了一张五元钱,人家告诉你那时候法币里面没有五元钱,你怎么办?你得查金融史,你要查到法币的面值。我查到了,有二十五元法币面值,你说她付一张二十五元面值的法币给那个盲人,也是不行的,为什么?你要知道这二十五元购买力是多少,如果这二十五元的购买力是一头猪,你就不合适,一个盲人给你算命就付一头猪给他?但如果能买十斤大米就可以。一个盲人给你算命,你付十斤大米或者二十斤大米的价钱给他可以。
我讲这个例子,是说里面细节的真实性要付出大量的读史料的心血,我这种人是这样想的,历史小说有好多人际关系、事件可以虚构,但是细节不可以随便虚构。当年国共两党后来开战,所有第三战区的国民党军官全部抓起来投进上饶监狱,上饶市政协让他们每个人写回忆录,回忆抗战期间在上饶这个地方生活、工作、战争的点点滴滴,以及他们的司令部有多少机构,每个机构有多少人,是什么部门,它的职能是什么、工作是什么,比如卫生厅分管多少医院、野战医院在什么地方有分点、总医院在什么地方。这回忆录三大卷我全部看完了。
蔡崇达:张柠老师讲的这个我也经历过类似的,就是我写《命运》的时候,其中写到阿太那个阶段的故事也一样,刚才说掏出几块钱,到底是几块钱,发一个电报多少钱,为了这个我也是看了大量的材料才敢写。有的写作者不一定有敬畏心,他们觉得可以对付,或者只要想表达的东西表达好了,其他的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以张柠老师的性格,我也是类似这种性格的人,我们是非常轴的,我得查大量史料,而且真的不好查。我一边读《江东梦》,一边沉浸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里,一边在测量这个工作量,小小的一章付出的工作量,我其实边读边心疼。所以张柠老师,如果一定要再写这类书,休息十年再写,这个太辛苦了,从这个角度我们也应该感谢张柠老师做这样的努力。我读《江东梦》,一开始读的时候我就不断地倒吸气,因为我知道太难了。如果你一旦追求这种真实感,付出的工作简直无法想象。我看到每个人物,连一个算命先生都有过去、有现在,都有来处。这是一个特别细腻的工笔画一样的写法,一个个人何以到现在这个地方来,甚至连算命先生的一段唱词,我都感觉到张柠老师在里面硬嗑,要非常精致而且工整。所以不要轻易让学者写作,太可怕了,他会把自己累死的。我由衷地产生了敬佩和心疼,因为作为张柠老师的学生朋友,我知道他经历了什么,他刚从那个巨大的困难和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建构的那一点点真实的跋涉当中走出来,所以也请大家珍惜这部作品,这真的是心血之作,在当下有多少写作者愿意这么去写作?这是我读到之后特别汗颜,也特别佩服的原因。